半江瑟瑟半江紅怎么解析,半江瑟瑟半江紅詩句
《琵琶行》:“瑟瑟”還是“索索”
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一詩,為其貶謫江州后所作,該詩寫人寫己,道出宦海浮沉的悲涼,可以說是千古名篇。收入中學課本后,更是被現(xiàn)代人傳誦。其中開篇“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”中“瑟瑟”一詞,古來大多訓為蕭瑟。明代楊慎始有新解,他在《丹鉛總錄》中舉出白居易其他詩中用“瑟瑟”的句子,如《莫江曲》“一道殘陽照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紅”,認為“秋瑟瑟”就是“秋色碧”。明代何良俊,清人吳景旭、今人池太寧均從其說,反駁此說者有明人陳耀文。此間聚訟可參看孫雍長《此“瑟瑟”非彼“瑟瑟”》,孫先生也討論了“瑟瑟”,認為是擬聲詞,狀聲音。
許久以來,對于“瑟瑟”的訓解,還有不少。一首詩中的一個疊音詞,引發(fā)了如此多的討論,值得注意。不過,這句話真的是作“瑟瑟”么?
1
“瑟瑟”一詞在白居易集(以下簡稱“白集”)版本中是有異文的。朱金城《白居易集箋!沸T:“宋紹興本、日本那波道圓翻宋本、《全唐詩》、盧文弨校俱作索索。何校(國圖藏失名臨何焯校本):索索,蘭雪(蘭雪堂刊本是白集明代最早的刊本)同。”
可見,現(xiàn)存較早的幾個白集版本中“瑟瑟”均作“索索”。本來是簡單的押韻問題,有了早期版本的依據(jù),其結論自然可靠。其實清中葉的?睂W家盧文弨在其《群書校補》里已對此校改,遺憾的是未能引起一些學者的重視,他們多據(jù)“瑟瑟”立說,頗有以為合韻的。現(xiàn)在看來都不妥當。
一些音韻學者也注意到了這處異文。俞敏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發(fā)表的《后漢三國梵漢對音譜》中將“瑟”字擬音為[]:“白居易這么偉大的詩人,剛作了兩句‘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’就出韻,只有用這個音才湊合著壓得上。”如果俞先生見到宋本白集,想必不會有此疑問。
丁聲樹生前也曾談到這個問題。據(jù)他的學生張惠英回憶:“先生說,白居易《琵琶行》頭兩句‘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’,瑟為-t尾,有的本子作颯-p尾,都不能和客-k尾相押,而白居易詩押韻對-p、-t、-k尾分的很清,F(xiàn)在知道,宋本白氏集就作‘索’(-k尾),唐宋時引此詩都作‘索’。”(《回憶丁先生的教導》)
張惠英所說“唐宋時人引此詩”,見于歐陽修《減字木蘭花》第二首:
傷懷離抱,天若有情天亦老。此意如何?細似輕絲渺似波。扁舟岸側,楓葉荻花秋索索。細想前歡,須著人間比夢間。
其中“楓葉荻花秋索索”句,明顯是摘用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首聯(lián)。
這之后,北宋以至于南宋早期,學者見到的白集均是作“索索”。北宋初年成書、南宋初年周必大等?痰乃伪尽段脑酚⑷A》里收錄《琵琶行》,也作“索索”,亦可佐證。
筆者也考察了白居易歌行體詩,首聯(lián)幾無出韻現(xiàn)象。“索”字《廣韻》有三讀,蘇各切鐸韻,義為盡、散或者繩索和姓氏;山戟切陌韻,義為求;山責切麥韻,義為求、取。這樣的話,《琵琶行》“索索”需辨義以別音。我懷疑白居易的“索索”來源于《周易·震卦》:“震索索,視矍矍。”《經(jīng)典釋文》“索”音桑落反,屬鐸韻。《震》卦的“震索索”是形容巨雷作而人顫抖,這與《琵琶行》“索索”狀摩擦聲當有同一語源,那么后者也應屬鐸韻。所以《琵琶行》首句當為陌、鐸合韻。這也與當時實際語音相符:陸機《嘆逝賦》“友靡靡而愈索”句,韻腳“索”為“盡”義,屬鐸韻,與文中陌韻的“客”等字相押,唐李善注說:“索,協(xié)韻,所格切。”可見唐代“索”字音義區(qū)別清楚。
因此,“瑟瑟”為后人所改,當無可疑。謝思煒認為“索索”形容“風起草木搖落狀”,較符合詩義。
2
白集原本的“索索”是何時遭改動的呢?據(jù)我們的考察,北宋以至南宋初年,“索索”改為“瑟瑟”的可能性恐怕比較小。出現(xiàn)“瑟”字異文大概是什么時候呢?
經(jīng)查,南宋刊刻古書所收《琵琶行》,如祝穆《方輿勝覽》《事文類聚》續(xù)集、陳景沂《全芳備祖》后集尚且不誤,而《全芳備祖》前集已經(jīng)誤作“瑟瑟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全芳備祖》刊刻于寶祐年間,卷端題“江淮肥遁愚一子陳景沂編輯,建安祝穆訂正”,可見最晚在宋理宗寶祐時坊間已并存作“索索”和“瑟瑟”的白集本子,對《琵琶行》首句的改動也當在此以前。
出現(xiàn)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?南宋時期,福建建安(建陽)一帶為當時坊刻中心。劉曉南《宋代閩音考》曾考察宋代閩方音,認為此時“入聲韻尾趨同,突破了《切韻》-p、-t、-k三分的局面,不同韻尾間入聲字亦大量相押”。他還舉出南宋中期建安人袁說友詩中“鶴葛”相押,認為南宋中期“-t、-k尾有混同的傾向”。可見,至少在宋理宗時,這一地區(qū)“客”和“瑟”兩字入聲韻尾應當已經(jīng)趨于混同,且主元音相近,而“瑟瑟”本就和“索索”同義。因此我懷疑,可能是由于方音變化,加之坊本刊刻的隨意性,才導致對白集的改動。
作“瑟瑟”的誤本,元代似乎已占據(jù)主流。從語音來看,宋末至元,北方官話逐步形成。從宋末元初的《古今韻會舉要》和二十余年后的《中原音韻》可知,這時北方話系統(tǒng)中以-p、-t、-k收尾的入聲韻已經(jīng)趨同。瑟、索、客三字,在周德清的《中原音韻》中,都是入聲作上聲。元代大都人(一說河北)馬致遠據(jù)《琵琶行》改編的雜劇《江州司馬青衫淚》,引用《琵琶行》首句已作“瑟瑟”,F(xiàn)存《江州司馬青衫淚》版本均為明刊本,明人對俗文學題材又頗有改寫,我們難以知曉早期刊本情況。元末倪瓚《清閟閣遺稿》卷七有《寄德朋》詩:“故人欲問梁鴻宅,遺跡猶應杵臼存。楓葉菊花秋瑟瑟,荒園廢圃雨昏昏。”第三句顯系化用的白居易詩。
不過,在元人官話系統(tǒng)中,“客”和“索”字都屬皆來韻。元人張可久小令《練溪晚渡》【霜角】:
淡煙微隔。幾點投林翮。千古澄江秀句,空感慨、有誰索。拍拍。水光白。小舟爭過客。沽酒歸來樵叟,相隨到、許仙宅。
其中“隔翮索拍白客宅”相押,他們都是古入聲字?梢姶藭r“索”和“客”語音還是很近的,這種情況該怎么解釋呢?
根據(jù)李蕊統(tǒng)計《全元散曲》用韻情況,“索”字皆來入韻2次,宵豪入韻8次,歌戈入韻2次(《全元曲用韻研究》,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博士論文)?梢娺@一時期“索”字語音由于語義的不同而有較大變化。明沈?qū)櫧棥抖惹氈?ldquo;文同解異考”說:“韻中有一字兩三音而解釋各別者。在南曲入聲則蕭索之索,當葉,索取之索,當葉嗇。”南曲和北曲入韻差距并不大,且沈?qū)櫧椬谥兄菅乓?其作“文同解異考”的目的就是“雖便北亦便南也”。“”字見《中原音韻》宵豪韻。筆者考察了“蕭索”連用時“索”在元曲里的押韻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入宵豪韻的8次,“索”均作蕭索解,而上面舉的張可久的小令,索、客押韻,索字作索取講?梢娫藢“索”的音義區(qū)分比較清楚。
因此,元末倪瓚寫詩用典,未注意其中不妥,可能是因為實際語音中支思與皆來韻音近,而當時“索索”作蕭索解,已經(jīng)在宵豪韻,和皆來韻的“客”有些遠;另一方面也反映當時所見通行本恐怕已多作“瑟瑟”了。
3
早晨吃飯的時候,腦中突然就涌現(xiàn)出這首詩。這不正是剛拍的照片里呈現(xiàn)的情景嘛。
《暮江吟》
【唐】白居易
一道殘陽鋪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紅。
可憐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,加以拼接。一幅是夕陽西沉、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;一幅是彎月初升,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。
此詩大約是長慶二年(822年)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。當時朝廷政治昏暗,牛李黨爭激烈,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,自求外任。作者離開朝廷后心情輕松暢快,因作此詩。全詩也成為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。
一道殘陽鋪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紅。
“一道殘陽鋪水中”,殘陽照射在江面上,不說“照”,卻說“鋪”,這是因為“殘陽”已經(jīng)接近地平線,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,確像“鋪”在江上,很形象;這個“鋪”字也顯得委婉、平緩,寫出了秋天(初春)夕陽獨特的柔和,給人以親切、安閑的感覺。
“半江瑟瑟半江紅”,天氣晴朗無風,江水緩緩流動,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。受光多的部分,呈現(xiàn)一片“紅”色;受光少的地方,呈現(xiàn)出深深的碧色。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(xiàn)出的兩種顏色,卻表現(xiàn)出殘陽照射下,暮江細波粼粼、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。
可憐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農(nóng)歷九月初三日,月亮位于太陽以東約45°,形狀像個反C字形,即“月似弓”,日落后出現(xiàn)于西南方低空中。上面這張片子的月相和時間(農(nóng)歷八月初五)比較接近原詩。
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。詩人流連忘返,直到初月升起,涼露下降的時候,眼前呈現(xiàn)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。詩人通過“露”、“月”視覺形象的描寫,創(chuàng)造出和諧、寧靜的意境。由描繪暮江,到贊美月露,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,而“九月初三夜”的“夜”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,它上與“暮”接,下與“露”、“月”相連,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,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,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、熱愛之情。
“露似真珠月似弓”,一個得低頭,一個得抬頭;一個是近景,一個是遠景;一個用微距,一個用長焦。要把這兩種情景都融合在一起,相機是無能為力了,采用相機的“焦點透視法”的西方繪畫也無能為力,只有中國山水畫的“散點透視”法可以體現(xiàn)這種意境。
照片是某個時刻、某個場景的“快照”,而詩人的想象則可以縱橫于時間和空間。這方面最經(jīng)典的莫過于唐代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了。
關鍵詞:
作者:轉(zhuǎn)載收藏(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。)
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:
1、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,
2、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,
3、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,
4、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,
5、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,
6、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。
繼續(xù)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(guī)劃,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,我們相信,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!
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,掃一掃二維碼:

- ·上一篇資訊:十五夜望月古詩+十五夜望月賞析
- ·下一篇資訊:老師做自媒體有前景嗎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