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大多數(shù)的“雞娃”家長,最終都是“打醬油”的
文丨大眼睛爸爸
來源丨微信公眾號“大眼睛爸爸”
ID:dyjdaddy
圖圖媽說
開公號以來,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和成千上萬的父母們一起交流著教育理念。
我分享過中產(chǎn)的爬藤夢、軍備競賽,推薦過一直領跑的海淀媽,有人說這是制造焦慮,不好;我也分享過因材施教,找到屬于孩子節(jié)奏的教育理念,有人說怎么會有靜待花開的父母?
慢慢我明白了,所謂的教育理念其實只是家長價值觀的縮影,無所謂改變和對錯,每個家庭都有屬于自己的做法。
焦慮、佛系、清流,我討厭這些給家長們的標簽,其實我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孩子成長。
今天推薦這篇文章來自好朋友,大眼睛爸爸,(就算沒有潘石屹孩子上哈佛,絕大部分雞娃家長也是打醬油的),我最近喜歡他的一個理念:“我們做家長的,不要執(zhí)著于最高目標,而是要著眼于基本目標。”
清醒,是這個紛繁時代最難得的,教育也如此,讓我們清醒看數(shù)據(jù)、看歷史;繼續(xù)用我們的愛和夢想陪著孩子一起成長。
他絕對是我身邊一位教父級的人物,最早是新東方SAT的名師,后來指導了多位學生進入常青藤大學,現(xiàn)任某上市教育集團高管。
對這位大牛又可愛的爸爸感興趣的朋友,可以關注他的公眾號。有很多系列性的專題值得關注:哈佛教育理念系列、家長正念系列、國際學校教育科普系列、興趣培養(yǎng)系列等等。
每個人小時候都被“打過雞血”,用個文雅點的詞,叫做“勵志”。
給我勵志的人一共有兩位:我父親和我姑姑。
我來自一個大省里的小地方,我們的省會是哈爾濱。當年還沒有高鐵,去哈爾濱要坐(站)6個小時的綠皮火車,又臭又擠,但對我來說是最開心的時刻。
我父親給我“打雞血”的方式賊啦簡單,他總是很平和地說:“好好學習,將來去哈爾濱,過城市生活。”
我姑姑學習很努力,但是高考一再落榜。后來讀了師范,畢業(yè)當了老師。她給我勵志的方式也賊啦簡單,也是很平和地說:“好好學習,將來考清華。”(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知道北大的存在。)
我從來沒有把清華當回事,因為沒見過。我的 Dream School 是黑龍江大學,因為我見過。
然后,我居然圓夢了!
我畢業(yè)后參加工作不久,就把父母接到了哈爾濱,讓他們過上了城市生活,再后來又帶他們來北京。我經(jīng)常和我父親開玩笑說,如果他當年出差帶我來北京玩的時候,從頤和園出來坐一站320路車去看看北大,我可能目標就不是黑大了。
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經(jīng)常去北大接送大眼睛媽媽,然后去北大幼兒園接送大眼睛。路過頤和園路的時候,我偶爾會想起和父親的這個玩笑。
他已經(jīng)離開我10年了,目前和我母親在一起。(有一段時間大眼睛很好奇自己的爺爺奶奶在天堂干什么,讓我打電話,我只能說沒信號。)
多虧我父親在我小時候帶我去哈爾濱開眼界,才讓我有動力好好學習考黑大。
這個效果相當于這兩年非;鸨膰H游學。每年去哈佛、耶魯、哥倫比亞、牛津、劍橋朝拜的孩子們?nèi)邕^江之鯽,就如同每年暑假我去北大接大眼睛媽媽的時候,從西門開車進來后往暢春園的小路上,總是會停下來給長長的中小學生參觀者隊伍讓路一樣。
然而,即便我父親當時花1角錢買張公共汽車票帶我坐了320路車去了北大,我也不一定能考上。我高考那年,全班一共就考上5個人,我排第三。
第二名比我高40分,第一名比第二名高40分。
他們可以去清華北大的,在當時,我是不可能的。因為和學霸比起來,我差得太遠了。比如考第二的那個女生,上課時間基本上就是在看小說?嫉谝坏哪莻經(jīng)常和老師眼神交流一些難題,那中間的默契,我們根本理解不了,包括看小說的那位。
現(xiàn)在看小說的那位女生的女兒和我兒子同歲,兩個人是外語班的同學,接送孩子的時候會碰面。手里拿的肯定不是小說了,是孩子的書包?嫉谝坏哪俏荒壳霸陂L春一所著名的醫(yī)院做醫(yī)生,去年出差的時候見面喝了一頓酒,酒量之大出乎我的意料。
2019年8月的最后兩天,中國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居然是美國推特上一個有關開學的截圖。潘石屹先生的孩子作為哈佛的新生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。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家關于潘先生若干年前1500萬美元的捐贈的議論。
這沒啥可議論的,這是正當?shù)耐緩饺雽W。每年都在發(fā)生,每個名校都在發(fā)生。
只要是稀缺資源,一定是高價格的。你認為沙特的王儲會去哪兒讀書?
同時,稀缺資源也是低概率的。低到什么程度呢?我們來看數(shù)字。
剛剛和我的同事陳乃博老師(我的賓大師弟,SAT 教得賊啦好)討論正在教育圈刷屏的一個榜單:2019美國藤校中國錄取城市十強。
就是這個:
我和乃博算了一下,這個榜單上加起來是172個藤校錄取,如果把和這8所藤校差不多的名校,比如斯坦福、芝加哥、杜克、西北等等都算上,充其量在咱中國也就錄個250-300人,還有相當一部分拿的不是中國護照。
(為了敘述方便,我發(fā)明了“藤級校”這個名次,指的是和8所常青藤學校差不多的名校。)
那分母是多少呢?也就是說,每年一共有多少中國學生去美國讀本科呢?2018年的數(shù)據(jù)是36248人。
300除以36248等于0.83%,如果把300里面那些拿其他國家護照的去掉,還會更低。
也就是說,每100個去美國讀本科的孩子中,只有不到一個人進了所謂的名校。
如果把分母再放大到所有去英、澳、美、加讀本科的孩子,這個數(shù)字就會從36248變?yōu)?30728人,13萬多一點。
那去哈佛這樣的名校的概率就會進一步降低,從0.83%變成了0.2%。 簡言之,就是每1000個出國的孩子,只有2個人能去“藤級校”。
當然,這個概率比你拿猴皮筋做個彈弓然后去打流星要高很多。
過去有句話形容高考,叫做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。”但是,用這個成語形容去名校是很不恰當?shù)摹_@個場景是說一大堆人堵在橋的一端,但是橋太窄了,所以,實際的情況是到了過橋的時候,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下了,千軍萬馬都被遠遠甩在了后面。
過橋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戲,但是這一小部分人的故事在被不斷地講述、分析、流傳,直至成為傳說,幻化成“雞血”,融入萬千家長的體內(nèi)。
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。”我們不斷提醒自己,但現(xiàn)實情況是:如果和0.83%的人相比,大部分人還沒到起跑線的時候,就注定輸了。
絕大多數(shù)的“雞娃”家長,最終都是“打醬油”的。
在我上文引述的各城市藤校排行榜中。蘇州一共錄了15個藤校,和南京并列!豆锰K晚報》特別自豪地宣布了這個消息,但是這15個人中,有13個來自同一家中學。
南京也是同樣的情況。13個來自同一家中學。北京人口基數(shù)大,所以領先,但一共也就63個學生。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5所左右的中學。
如果你還在好奇這些中學的名字,那說明我的文章你沒有讀懂。
這些中學的名字已經(jīng)不重要了,誰最終能在這些中學就讀更重要。
乃博老師和我在討論的時候說:“能不能爬藤,在中考的時候其實就注定了。”
我說:“其實更早就注定了。”
我父親當年沒有帶我上320路公交車是對的。他很有可能是想省一角錢,也有可能是時間太晚了,著急回招待所。
但無論如何,我沒有去看北大一眼,沒有顛覆我夢想中的大學——黑龍江大學。
我想他心里明白,就算看了北大,我也考不上。感謝他這樣準確的判斷。
更感謝他給我的人生設立了一個正確的目標。既讓我有奮斗的動力,又讓我人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。
合理設定目標是一個企業(yè)運營成功基礎,人生也是如此。
“
我們做家長的,不要執(zhí)著于最高目標,而是要著眼于基本目標。
”
什么意思呢?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,我們培養(yǎng)孩子的目標是能跑下來就可以了,不要一開始就瞄著冠軍設計培養(yǎng)方案。如果是這樣干,大部分人最終會被冠軍拖垮。
他們只要能成功地跑下來就可以了,沒必要每個階段都領先,做不到。
我們要給他們健康的身體。
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給 TA 們持續(xù)奔跑的意志。因為人生是一個長程,每一步都是起跑線。
我父親應該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。他非常了解我,按照我當時的狀態(tài),包括我的努力程度、我的自律能力、我的投入度等綜合判斷,我能考個第三已經(jīng)是超水平發(fā)揮了。
感謝他沒有給我壓力,而是給我自由。我想學打鼓,他就借了一個回來,我想學長號,他也想辦法搞了一個給我。我想學寫字,他把字帖翻出來給我。我十幾歲的時候,他才教了我樂理。
他最聰明的地方在于,把給我的壓力留在了未來,留給了我的人生。當他認為我能跑好馬拉松的時候,就適可而止了,而不是整天讓我做冠軍。
我現(xiàn)在還在跑,從未停止腳步。我沒有成為冠軍,但是我沒有讓他失望。在奔跑的過程中,我一點點變得更努力、更自律、更投入。我明白所謂的長大不是僅僅在18歲一個節(jié)點,成長是個動態(tài)的過程,會持續(xù)很久。
我們在哈爾濱生活的時候,有一次我和父親去中央大街。
在中央商城的電梯上,我問他:
“如果我未來去北京,你會不會想我?”
“不會。”
“如果我出國呢?”
我父親嚇壞了,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說:
“那我會想。”
2008年,我父親生命中的最后一個夏天,我接他到了美國,和我一起過了一個暑假。白天我去上課,他一個人在費城晃悠,一句英語也不會說,但什么商店都敢進。
有一天中午我下課回家,發(fā)現(xiàn)他坐在街心公園的長椅上,看著遠處一群孩子們在打打鬧鬧。我過去陪他坐下,聊著聊著,我父親說:
“
我知道你是個能闖的孩子,但是我也沒想到你闖了這么遠。
”
我沒有考上北大,所以我父親是個“打醬油”的父親。他如果現(xiàn)在活著,也還是“打醬油”的命。因為我的朋友圈里沒有馬云和潘石屹,給我點贊的是都是發(fā)小、同事和學生家長,而張欣在推特上發(fā)潘同學入學照片的時候,沙發(fā)點贊的人名叫文迪默多克。
我也是個“打醬油”的父親。我想過讓我的孩子成為那0.83%,但這是個想法,不是目標。我不會用一個小概率的事件讓大眼睛的生活被壓到變形,也不會讓我的生活被壓到變形以至于未來拍給哈佛1500萬美元的時候面不改色心不跳。
我的孩子和千千萬萬的孩子一樣,目前還都是分母的狀態(tài)。今天是他第一天上學,大眼睛媽媽昨晚給他準備好了書本、毛巾,水壺,我?guī)毩晫懽约旱拿。我們所做的,和千千萬萬的“醬油”家長一樣。
但是我會用0.83%的品質要求他,我也希望所有的“醬油”家長都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。這些品質其實不是藤校獨有的,而是所有教育者、所有父母、所有民族對人的一些共性的標準:保有好奇心、求知欲、一生學習、責任感和愛。
這些是孩子們跑好人生馬拉松的基本要求。我們幫助他們達到這些基本標準,就可以為自己點贊了。
能“打好醬油”,就已經(jīng)很了不起了!
關鍵詞:
作者:轉載收藏(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。)
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:
1、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,
2、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,
3、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,
4、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,
5、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,
6、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。
繼續(xù)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(guī)劃,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,我們相信,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!
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,掃一掃二維碼:

- ·上一篇資訊:她25歲,靠一口好聲音月入50萬:這樣經(jīng)營自己,越活越值錢
- ·下一篇資訊:有一套數(shù)學書特別適合給孩子做啟蒙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