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才是孩子的“起跑線”
闞兆成
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,文章第79次入選
近些年,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這句話,被家長們廣泛接受。那么,到底有沒有起跑線?如果有的話,究竟在哪里?目前,比較一致的認識是,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不是比別人的孩子更早的學習,而是比拼父母自身的素養(yǎng),包括父母的智商、情商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能力。
首先,孩子智商高不高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智力水平。有人對2675名父母及他們的10071個子女的智力關系進行了調查,發(fā)現(xiàn)父母智力水平高,孩子的智力水平高的幾率更大。比如父母雙方的智力都優(yōu)秀,孩子智力優(yōu)秀的可能性高達71.5%;父母雙方智力都一般,孩子智力優(yōu)秀的可能性只有18.6%;父母雙方智商不高,孩子智商優(yōu)秀的比率還是有5.4%。
其次,孩子情商的培養(yǎng),家長的影響更大。美國學者戈爾曼認為,一個人的成功,智商只占20%,情商占80%,我們身邊時常也可以看到父母智力并不高但孩子非常優(yōu)秀的例子。孩子情商培育至少有三點值得重視: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,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;豐富孩子的情感品質,培養(yǎng)孩子的同情心、進取心、幸福感、美感等;適度提升孩子的情緒彈性,教會孩子處理各種負面情緒的能力。
第三,家庭教育的方式和能力,決定著孩子未來成長的質量。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孩子學會做人,教他們適應將要面對的社會,配合學校教育。然而,現(xiàn)在有相當多的父母,很少去學習怎樣做一個優(yōu)秀的家長,對待孩子不是放縱就是過于嚴厲。
有研究者把父母的教養(yǎng)方式分成權威型、放縱型、專制型和忽視型四種,去考察不同的教養(yǎng)方式下,孩子的生活滿意度、自尊水平和抑郁狀況三個指標。結果表明,孩子這三個指標的情況差異非常顯著。權威型的教養(yǎng)方法下,孩子的生活滿意度和自尊都更高,抑郁程度更低。另外三種教養(yǎng)方法,都會導致孩子情緒和自尊方面的一些問題。
一個孩子,在長大成人離開家庭之前,在家庭里的時間是學校的近兩倍,而且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的環(huán)境里。因此,如果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或錯誤,將導致孩子無法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和優(yōu)秀品質。一些父母錯誤地認為,把孩子送到學校,教育孩子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,與家庭無關。還有的家庭,對孩子只是簡單地關心學習成績,而對孩子的心理困惑、遇到的問題、成長中的煩惱、與同學之間遭遇的人際關系緊張等,則視而不見,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典型表現(xiàn)。家庭教育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養(yǎng),轉變教育觀念,樹立正確的教養(yǎng)態(tài)度,培養(yǎng)教育能力,改善教育行為,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家庭育人環(huán)境。
第四,父母對學校教育的間接干預,也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產生較大影響。孩子在學校里接受一樣的教育,但是結果會不一樣,因為家庭教育的狀況會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。如果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學校教育不一致,學校教育的成效會大打折扣。比如,學校要減負,家長不同意;學校要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能力,鼓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家長認為只要好好學習,其他的什么也不用管;學校鼓勵孩子多嘗試多展示別怕犯錯,家長的做法恰恰相反。這些矛盾都會導致學校教育的很多措施無法落實到位。
當很多父母整天打著“不輸在起跑線”的旗號,以愛和責任的名義逼迫孩子學這學那的時候,他們完全沒有認識到“起跑線”就在自己這里。家長要不斷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,這正是“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”的道理之所在。
·END·
關鍵詞:
作者:惠民大叔(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。)
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:
1、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,
2、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,
3、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,
4、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,
5、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,
6、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。
繼續(xù)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(guī)劃,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,我們相信,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!
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,掃一掃二維碼:

- ·上一篇資訊:寫字潦草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,你一定想不到!
- ·下一篇資訊:最成功的理財竟是買房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