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學生減負嚴控作業(yè)量是好還是壞?如果學校用這個方法真的絕了
01
減負這件事到底是好是壞?
看到某地官方的“減負”方案,其中提到,“嚴控書面作業(yè)總量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(yè),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(yè)不超過60分鐘,初中家庭作業(yè)不超過90分鐘,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(yè)時間。”“作業(yè)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,教師不得布置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(yè),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(yè)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(yè)。”
我估計,大多數(shù)家長是喜歡的。因為輔導孩子作業(yè)很艱苦,尤其是剛開始要養(yǎng)成習慣,掌握方法,從0到1,家長除了有知識,還得有方法,有耐心。
有個老師這么說的:
我曾帶我一個六年級畢業(yè)班,孩子們的基礎特別差!全班只有18個人,他們不會拼音、筆順,不認識字,沒法讀課文,上課對他們來講是一種折磨,能夠上60分的只有兩個人……后來經(jīng)過努力,能夠及格的人數(shù)達到了七個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給他們補習拼音、筆順,每天晚上從七點半一直補到十點,并且每天堅持默寫、背誦古詩……可是有一個孩子居然在上學期間從學校里跑了,原因是我布置的作業(yè)太多了,結局無非是我挨批。作為一名老師真的很難、很難……
02
減負會不是會陷阱?
水平高的家長,孩子有沒作業(yè),并不重要,他們自己可以布置作業(yè)。
水平不高的家長,對照作業(yè)與老師的交代,耐心陪伴,也會有效果;或者把孩子送到補習班,委托給專業(yè)人士。真要落實“減負”,掃蕩與取締補習班就是下一步的必然。所以,“減負”政策下,占多數(shù)的平均水準以下家長,他們就無所適從了,他們的孩子,在教育競爭中的勝率下降了。
本意好的政策,結果未必就是好的。有些家長歡迎“減負”政策時,他們的孩子,機會更少了。
有個家長這樣說的:
剛入學的時候,校長在家長會上就講,“學生不做作業(yè),不反復練習,怎么掌握所學的知識,減負減負,到中考高考的時候,還是要用成績升學。那些坐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政策,我是不會去理他們的。”開完家長會,我就到處說,這個校長對我胃口。在單位同事們說起小孩的教育,我說我每天回家都很忙,小孩的各種作業(yè)打卡,很多同事都會痛心疾首的說現(xiàn)在的學校怎么這樣啊,這么多作業(yè)呀,老師都怎么當?shù)难,還要家長自己管小孩作業(yè),我們讀書的時候哪那么多事呀,還這個那個的,事情那么多。我只能笑而不語。社會在進步,很多人的思維方式仍停滯不前。
03
最好的辦法就是,老師布置作業(yè),孩子做不做看家長自己。
我們的教育中,有大量的記憶及重復訓練,它們相輔相成,重復的量夠了,才能形成記憶。每人資質不同,有的孩子重復的量少一點,有的孩子重復的量多一些,但重復是免不了的。
首先,我們要相信老師的專業(yè)。因為他們是專業(yè)人士,把孩子送給他們教育,不信任他們的專業(yè),他們就無法開展工作。其次,根據(jù)當天的教學實踐布置相應的作業(yè),他們是一線的,最能對癥下藥。
但是做不做,做多少,選擇權交給家長,你覺得自己水平更牛逼,可以少做,可以不做;相信老師判斷的人,嚴格監(jiān)督孩子作業(yè),配合老師的各項任務。各取所需,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
以上是連岳老師的文章觀點,我覺得非常有價值。分享給你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吧。
你有什么觀點,你有什么想說的,留言吧。
關鍵詞:
作者:惠民大叔(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。)
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:
1、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,
2、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,
3、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,
4、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,
5、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,
6、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。
繼續(xù)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(guī)劃,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,我們相信,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!
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,掃一掃二維碼:

- ·上一篇資訊:嚴禁學生帶手機進校是真的嗎
- ·下一篇資訊:小學生是否適合在線學習網(wǎng)課?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