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者明年有啥機會?
原創(chuàng): Fenng 小道消息 今天
隔三差五就有人來問我,做內容還有機會嗎?現(xiàn)在做內容會不會太晚了,而且流量也難弄,內容做出來也吸引不到流量,再說,投資人也不投內容類的項目……明年做內容還能賺到錢么?
要是以前,我的回答可能是,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,總是有機會。但現(xiàn)在,內容做得好之外,還應該加上一個條件,要看你把內容放到哪里去,用怎樣的策略去做。
國內做內容,離不開這幾家巨頭公司的內容平臺。騰訊、頭條、百度……過去常見的做法是,內容做好,各個平臺上都放一份,萬一有了流量,就算賺到。這種粗放型的運營方式現(xiàn)在不再行得通。
各家平臺對內容的需求不一樣,用戶群體不一樣,內容消費行為不一樣,生態(tài)不一樣。所以,就需要有針對性的分析每家公司內容需求的特點。
就以騰訊來說,內容的入口有很多。微信公眾平臺,騰訊看點,企鵝號,還有騰訊新聞。公眾平臺的機會以后肯定不多,因為對內容的需求沒那么大,F(xiàn)有用戶體系的內容已經足夠豐富。而騰訊看點和騰訊新聞,對內容的需求量依然很大。
前幾天,騰訊新聞搞了一個會議(ConTech),對外釋放了一些信號。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者應該對此有所重視。
我看了一下會議上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,還是覺得有意思。騰訊新聞現(xiàn)在每天觸達 4.8 億用戶,客戶端月覆蓋用戶數(shù)達到 2.5 億,人均時長平均達到 48 分鐘。用戶群體覆蓋全國各縣城市各個年齡段,19 歲到 35 歲年齡段用戶將近占比 70%。
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會議記錄仔細看一下數(shù)據(jù)。我看到數(shù)據(jù)時,眼前一亮,這樣一個量級的用戶群體,每天消耗的內容是否會得到滿足?要知道,騰訊新聞自己的團隊雖然也生產不少內容,比如棱鏡、較真、深網、十三邀等等,但內容主體,還是來自廣大內容生產者。
騰訊在會上公布了合作伙伴計劃。未來一年會重點推進三項內容合作伙伴計劃,分別是騰訊新聞的知識官計劃、繁星計劃、TOP 計劃。說白了,就是參與這三個計劃的內容合作方會得到流量和資金的扶持。為什么要用資金支持?因為用戶有這方面的內容消費需求。比如,知識官計劃,要吸引不同領域有真知灼見或者一技之長的專業(yè)人士,需要這樣的人來到平臺上,與用戶互動。
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知識官,比如,擅長做科普內容,來到騰訊新聞有什么機會? 除了會得到一系列的服務支持,更重要的是,有流量。騰訊新聞此次宣布每一個月要拿出 100 億流量來對優(yōu)秀的內容進行流量扶持。有了流量,自然會有收益。內容創(chuàng)作者也會有動力。
有人會問,騰訊新聞為什么要做活雷鋒?因為用戶有內容上的需要。滿足了用戶的需求,才會進一步有流量,才會有更好的廣告收益,才有更大的商業(yè)可能性。內容生態(tài),才可能變好。
肯定有人懷疑,這會不會只是一個噱頭?我分析下來的結論是,騰訊在內容這一仗,必須要打,不能輸。雖然這不一定是最正確的做法,但可能有效果。
內容創(chuàng)作者們,其實不用關心那么多,如果真的對你有吸引力,認真的嘗試一下,看看有沒有機會。畢竟,你擅長做內容,還想有流量,要賺錢,要有回報。
所以你說做內容有沒有機會,晚不晚?機會當然還有,也不晚。關鍵是,要評估對你而言有商業(yè)機會的平臺,研究平臺的需求,熟悉平臺策略,去生產平臺想要的內容。如果只是想「一處水源供全球」,碰碰運氣,我建議就別嘗試了,別人都這么干,對你,還能有多大的機會?
所謂機會,還是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。
關鍵詞: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
作者:轉載收藏(非官方微信免費提供積分入學問題咨詢。)
惠民大叔家長社群開放報名:
1、一整年的升學政策同步更新,
2、一整年的插班生信息更新,
3、一整年升學政策的獨家解讀,
4、一整年幾千條的家長咨詢回復,
5、一整年無限次的升學咨詢,
6、以及不公開的信息分享等等。
繼續(xù)指導大家的做好升學規(guī)劃,帶領大家探索孩子上學的更多可能性,我們相信,這將是你最值得加入的一個社群!
了解更多關于上學報名的事,掃一掃二維碼:

- ·上一篇資訊:繁體字要不要進入中小學課堂
- ·下一篇資訊:騰訊新聞知識官計劃,騰訊新聞知識官招募








